导语:2025年3月13日,我们采访到在晋江文学城进行男频玄幻网文类型创作的作家何若玄,听她分享了对AI与网文创作的独到见解,以及她对创作初心的坚守与对未来的思考
创作的核心在于情感与生活
在采访中,何若玄坦言,自己从未使用过AI辅助工具,并对AI持保留态度。“我很排斥AI。”她直言道。当被问及AI生成的情节是否给过她创作灵感时,何若玄表示,自己了解到的AI创作内容大多缺乏新意,情节俗套,难以激发她的创作灵感。
对于AI能否在短期内写出媲美人类作家的作品,何若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她认为,AI的创作基于对已有数据库的分析和再创造,生成的剧情往往缺乏新意,难以突破传统套路。
高阶作品仍需人类创造力
对于AI量产化网文引发的“取代人类作家”的担忧,何若玄认为这种担忧虽然合理,但不必过于焦虑。她表示,网文创作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AI目前只能生成部分中层内容,而高层次的创作仍然需要人类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情感投入。“AI只能生成一部分中层,不能生成高层的网文。”她强调道。
当被问及AI创作是否影响了读者对网文内容的期待时,何若玄表示,自己并未感受到AI兴起对读者的明显影响,她的读者也未曾反馈过相关问题。她认为,真正优秀的网文作品依然能够凭借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打动读者,而这些正是AI难以复制的部分。
人类作家的优势与坚守
在谈到人类作家相比AI的最大优势时,何若玄指出了两点关键差异:“第一点是网文作家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而AI生成的作品不会让人有太大联想力。第二点是AI只是看似有逻辑,但仔细去分析会发现很多东西都不符合常理。AI始终做不到真正懂人类。”她认为,网文创作不仅仅是情节的堆砌,更需要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而这些正是AI难以企及的部分。
对于AI将如何改变网文创作的未来,何若玄表示,AI可能会降低写作成本,并让更多人参与到网文创作中。她预测,未来的创作模式可能会形成“人机协作”的新生态,但她也强调,人类作家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坚持自我创作,不与AI竞争
当被问及是否为了应对AI的挑战而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式时,何若玄坦言:“不需要。我只用做好自己、维持现有轨迹就好了。如果一味去与AI竞争,只会丢失自己的节奏。”她认为,与其被技术变迁所左右,不如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保持对写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敏感。
至于未来是否会与AI合作创作,何若玄表示自己不太愿意与AI合作,但如果非要合作,她更倾向于让AI承担一些基础性工作,比如“查错别字”。她笑称,这或许是AI在创作中最实用的功能
结语:
何若玄的观点表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始终离不开人类的情感与智慧,AI或许能成为辅助工具,但无法替代创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表达。未来,网文创作或许会走向人机协作的新模式,但无论如何,那些充满人性温度的故事,仍将是我们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记录/整理:饶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