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徽风浙里·青年新声”调研宣讲团队自6月30日至7月13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奔赴芜湖、合肥及浙江三地进行调研。团队以实地走访为基、文献调查为翼、经验提炼为脉,用脚步探寻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轨迹,以青春视角洞察现代化实践,在长三角的热土上开展多维度调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注脚。
图为团队成员在安徽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前合影 杨凡 供图
步履寻踪、探赜索隐:城市之间探寻发展轨迹。
团队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的创新实践,在实地走访中,队员们既沿神山公园的林径感受生态与城市的交融,又在十里江湾、滨江公园的岸线观察滨水空间的民生温度,还走进博物馆触摸地方文脉的厚重,踏入科技馆感知创新技术的跃动。同学们于街巷水岸间扎实记录,在观览研习中深掘细节。
图为团队成员在芜湖博物馆调研 杨凡 供图
在广泛覆盖不同类型场所的同时,团队更注重每位队员的独立感知。有人为博物馆里老物件承载的岁月故事驻足,有人因科技馆里前沿技术的演示心生触动,也有人在江湾的晚风里体会着城市休闲空间的烟火气。这些感触汇聚起来,恰似多棱镜般,让我们对芜湖的多元发展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足印留痕、观照城韵:街巷林泉间触摸发展肌理。
团队的脚步转而踏上合肥的土地,先后走进骆岗公园与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队员们带着探究生态与城建共生的专注,在骆岗公园的草坪与展馆间,留意城市留白与功能更新的平衡,在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栈道与湿地旁,观察植被生长与生态管护的细节。于路径蜿蜒间留心观察,在漫步体察中积攒见闻。
青履寻路、探微知著:湖山城乡间探寻发展密码。
团队的脚步继而迈向浙江,先后走进湖州安吉余村、杭州科技馆与西湖。队员们未止于表面观瞻,而是既在余村的竹影茶山间探寻“两山”理念的落地轨迹,在杭州科技馆的光影互动中感受科创脉搏,又在西湖的柳浪闻莺里体悟自然与人文的共生,于行止之间细作观察,在沉浸式感知中积攒鲜活见闻。
团队成员和老师在余村“两山石碑”处合影 杨凡 供图
暑期社会实践的脚步虽已停歇,实践的思考却仍在延续。团队指导老师组织了线上会议,为同学们梳理在实践中积攒的素材,老师从选题聚焦、框架搭建讲起,细致拆解着如何把散落的观感、记录的细节转化为有条理的分析,让团队的调研既扎根于实地见闻,又能提炼出有价值的思考。
从芜湖的江湾园囿到合肥的林苑科创,再至浙江的湖山城乡,这段纵贯多地的调研经历,让同学们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城市发展肌理,于多元观察中拓宽认知维度。队员们以街巷为书页,化见闻为思辨,这支青春队伍将走访印迹转化为解读城市发展的棱镜,映照出长三角热土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