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在宝鸡文理学院无人机创新产业研究院内以及宝鸡市郊外的模拟高压输电线路测试场上,该校“创翼云穹”团队在张磊副教授与高红艳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数百个日夜的持续攻关与反复测试,成功实现技术突破——第六代高压输电线智能运维机器人首次实测成功。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巡检与故障处理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更在性能上展现显著优势: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检,其效率提升达3倍;即便在复杂环境中,也能连续稳定工作4小时以上,续航能力远超同类产品。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高校科研团队主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责任担当与使命坚守。
这款高压输电线智能运维机器人综合效能优异:具备精准智能避障性能,定位避障误差 1.5-2.5 厘米,可低损伤破冰,仿真测试中每分钟破冰 2.5 米;搭载新一代储能技术,满电单次续航达 5.5 小时,巡检与持续工作能力突出。机械臂钳口契合度偏差仅 0.8 毫米,能精准清除直径 6 厘米内杂物,且机身轻便、核心部件国产化率高、成本优势显著。
为提升作业成效,机器人创新设计三个协同模块:无人机精准投送与空中续航模块,负责高空投放、空中自主充电及避障,可在 220 米高度稳定悬停,充电时长较传统缩短 25%;全自主破冰检测模块,依托双驱低损伤破冰结构高效作业,通过图像识别实现高精度巡检,可识别亚毫米级线路瑕疵;多功能机械臂修复模块,以自研可替换 3D 打印仿生钳清障,借助多传感器完成线路涂层修复均匀度偏差极小,全方位增强运维可靠性,为电力传输安全提供保障。
行业专家分析指出,这款高压输电线智能运维机器人的诞生,是电网安全巡检领域的一次重要革新。它不仅标志着电网安全巡检领域正加速进入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全新发展阶段,更对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该机器人的成功研发及落地应用,也为其他领域的智能化巡检升级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经验借鉴和参考样本。
宝鸡文理学院 “创翼云穹” 团队表示,将以本次技术突破为新征程,持续深耕技术研发创新,持续优化机器人各项性能,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力量的技术专长,勇担科技支撑国家电力事业发展的责任使命,为助力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守护国家电网安全奉献更多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