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都市温江区“五清四定两美”专项行动的生动实践,寿安镇新长青村15组近来热潮涌动。自“温江一家亲·智治新长青”治理体系全面推行以来,这个曾经沉寂的院落正以“微治理”撬动“大变革”,用村民的双手绘就了和美乡村的鲜活图景。
8月的乡村骄阳似火,新长青村15组的院落治理热潮同样如火如荼。从“围坐议事”到“动手改造”,从“环境整治”到“自治升级”,一场以“凝新长青心·绘乡村新景”为主题的基层治理实践,正让老旧院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坝坝会上话治理:共商共议凝聚共识
8月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院落改造协商议事会在新长青村15组召开。社工、村“两委”成员、网格员、村民代表等20余人围坐一堂,以“院落怎么改、治理怎么干”为核心展开热烈讨论。
1.项目解读明方向:社工详细介绍“18选10”院落治理项目,强调“村民参与”是改造核心,鼓励大家从“旁观者”变“设计者”。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村里已将一片荒地改造为15组院落的共享菜园,此次改造正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提升。
2.积分激励添动力:村委现场宣传“治理积分制度”,这是新长青村依托“川善治”平台推行“积分制”治理模式的重要一环。村民参与议事、环境维护等行为可累计积分兑换物资,瞬间点燃村民热情。
3.八大议题定方案:从入口标识牌制作到污水管道接通,从共享菜园升级到竹篱笆安插,现场形成8项具体议题,明确“村委统筹+队长牵头+村民主动参与”的解决路径。例如,针对村民提出的吊篮花卉更换问题,村委当场回应“花篮底盘统一提供、花卉换为月季”,并由张院落长带头落实。
会上同步公布的“升学从军奖励”“道路硬化补贴”等政策,更让村民感受到村域治理的温度与力度。
(二)最美行动展身手:共建共享扮靓家园
8月12日—15日,一场全民参与的“院落最美行动”拉开帷幕。从卫生清扫到景观打造,村民们手持工具、分工协作,用汗水诠释“家园自己建”的决心。
1.环境整治“动真格”:路边垃圾死角被彻底清理,500余平方米杂草被拔除,垃圾清运完毕,原本杂乱的巷道变得清爽整洁;共享菜园旁,村民们弯腰除草、翻整土地,为后续种植花卉腾出空间。如今,这片菜园已成为村民们日常劳作、交流的好去处,大家自发形成了常态化维护机制。
2.手工编织“显巧思”:利用本土材料百家棍,村民们化身“能工巧匠”:有人负责锤桩固定,有人专注竹条编织,300米整齐美观的竹篱笆和4处院落大门逐渐成形。“大家一起编篱笆既美化环境又有了乡村味儿!”村民王大姐笑着说。
3.美颜升级“添色彩”:200余株月季花被精心挂在道路两旁,粉色花影与绿色竹篱相映成趣;菜园周边同步栽种月季花,待花期到来将形成“蔬果飘香+花香四溢”的双重景观。
4.民生实事“速落实”:针对村民反映的污水排放问题,张院落长带领人员现场勘测、采购材料,2日内完成村民的污水管道更换,彻底解决“污水横流”顽疾。
(三)治理效能大提升:自治活力持续释放
这一系列活动下来,新长青村15组实现了“环境颜值”与“治理内涵”的双提升:
1.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杂草丛生的荒地变身“网红菜园”,杂乱的路边升级为特色竹篱,村民家门口的“方寸地”成为“景观点”,完美契合“五清四定两美”专项行动要求。
2.村民参与热情高涨:从最初“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累计超100人次主动加入治理队伍,村民们通过参与村庄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获得积分,积分又可以兑换奖励或享受优惠,形成了良性循环。
3.治理模式初现雏形:通过“村委引导+院落主导+发展驱动+多元协同”路径,探索出“协商议事—积分激励—自治实施”的闭环机制。“川善治”平台作为村委对外展示工作成果的重要窗口、传播正确意识形态的坚实阵地、提供群众办事指南的便捷通道以及收集民众诉求的高效终端,不仅提升了村域治理的智能化水平,还极大促进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和村民的参与度。
“现在每天路过竹篱笆,闻着花香就觉得心里敞亮!”村民李大爷的感慨,道出了众人的心声。下一步,新长青村将继续依托社工专业力量,推动打造最美乡村院落的后续计划,让“微治理”持续释放“大能量”,为乡村振兴绘就生动注脚。
从一张方桌的协商到一砖一瓦的改造,新长青村15组的实践证明:乡村治理的核心在“人”。当村民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当“积分小制度”撬动“自治大能量”,在“温江一家亲·智治新长青”治理体系的引领下,和美乡村的图景正一步步照进现实,为温江区“五清四定两美”专项行动写下了鲜活注脚。
院落坝坝会
杂草清理
打扫卫生
篱笆编制
悬挂花篮
清理共享菜园周边栽种月季
修理污水管道
最美院落成型